使命在肩 冲锋在前

时间:2020-02-17 1848 | 来源:

分享到:

——广安区疾控中心“逆行”路上党旗飘扬

    “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重要指示。
    越是重要关头,越能映照初心;越在关键时刻,越显担当精神。除夕夜里,广安区疾控中心发出《请战倡议书》,第一个积极请战的是共产党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广安区疾控中心广大党员同志守初心、担使命,迎难而上、率先垂范,冲锋在前,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让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疫情当前,党员干部率先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
    严峻的疫情必定带来高强度的工作,行动是最有力的带动,示范是最鲜明的垂范。广安区疾控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王青松深知阻击疫情迫在眉睫。他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带领着一群疾控卫士以“逆行者”的姿态日夜奋战在防控的第一线。在此次疫情尚未波及到广安的时候,他就敏锐地感到春运将是一次大的疫情考验。在1月16日广安报告首例病例后,他即有条不紊指挥相关科室编制应急预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密切接触者。从人员分工、现场流调到防疫消杀、应急物资供应等他都亲力亲为,一一安排部署。他大年三十在单位吃泡面的感人身影被同事偷偷拍下传到单位微信群的时候,瞬间激发了全体职工强烈的干事热情和履职责任感。
    分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支委委员、副主任徐英胜主动当好参谋和助手。面对疫情,迅速果断、科学判断形势,精准把握区域疫情动态,协助制定出最因地制宜的防控方案。无论清晨、中午,或是深夜,只要有疫情,他就一定在岗。有条不紊地指挥流调组的同事奔赴一线,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排查密切接触者。
    支委委员、副主任杜承彬临危受命组建广安区第一个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疫情似火,分秒必争。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及早建成,就能避免更多的人被传染。他来不及多想,立即接受了这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从观察点的选址,到流程设计、人员培训、物资配备、消毒隔离等各个环节全程参与。仅两天时间就将广安区第一个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改建成功。还来不及喘口气,又立即着手改建第二个集中医学观察点……,目前已改建成九个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180个房间。不仅如此,他还要负责全区所有病例的家庭终末消毒、特定场所的消毒防疫以及前期密切接触者追踪转移工作。
    领导小组唯一的女同志,支部副书记王秀英,巾帼不让须眉。她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和供应,但由于此次疫情波及全国,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杀物品被列为各地的管控物资,采购异常艰难。为确保物资能满足防疫一线人员的需要,她殚精竭虑,想办法,拓路子。一方面积极向上级反映目前防控物资储备情况和采购困境,争取获得支持。另一方面广泛与供应商和中间商联系,积极采购。有时一天要打数十个电话沟通、协调,虽然多数会被委婉拒绝让人失望,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截止目前,共采购到200多万元的物资,极大地保障了防控一线的需要。
    流调现场,年轻党员不惧生死进隔离病房
    流行病学调查对疫情防控十分重要,但也是一项极其危险的工作,即便穿上防护服也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但25岁的唐君为闻令而行,毫不畏惧。作为广安区疾控中心最年轻的共产党员,在疫情出现后,第一时间就主动请缨到了流行病学调查的第一线。通知就是冲锋号,现场就是战场。只要有疫情,她就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开展工作,即便深夜也是如此。每个病例都必须追溯他(她)从外地回广安期间的所有行程和密切接触者。要从接触时间、地点以及所有可能发生的病毒传播的方面刨根问底,确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被调查对象描述不清楚存疑的地方,还需要再找其他人或资料来一一印证。回到办公室后,还得对现场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梳理,写出流调报告。往往从现场调查到形成流调报告,要耗时大半天。但为了能获得患者详细的活动轨迹,以期查明传染源、易感人群等,指导后续的防控措施尽快实施。再苦再累,她从不吭声,也从未抱怨过。
    “哪里最需要,就把我安排到哪里去”这是区疾控中心全体共产党员共同的心声。随着广安区确诊、疑似病例的增加,流行病学调查小组急需充实人员,原本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防疫指导的共产党员何开源和杨昕同志听从指挥,毅然加入到暴露危险系数最高的流调组。截止2月15日,广安区共流调45例确诊、疑似病例,排查密切接触者595人。就知道他们付出了多少艰辛,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面对疫情防控最艰难的时刻,总是共产党员冲锋在前。虽然穿上防护服后,看不清他们的面容,但却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坚毅和决心。落棋无悔,因为他们是共产党员。
    终末消毒,党员把消毒喷雾器当钢枪
    终末消毒旨在彻底消灭特定场所可能存在的病原体。此项工作开展得越及时、越彻底,防疫效果就越好。随着疫情的发展,广安区内需要开展终末消毒的地方不断增多,原先安排的人手已然不够。共产党员姜建华听到消息后,毅然从本已完全熟悉了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撤离,加入到病例终末消毒队伍中来。
    含氯制剂的消毒药品,刺激性强,即便是全副武装防护到位,强烈的刺激依旧熏得人睁不开眼。每一场消毒任务完成后,都会涕泪交加,不停咳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缓过劲来。由于消毒剂腐蚀性也很强,他的一双手已经变得非常粗糙,皮肤已经开裂红肿。可即便如此,他也从未有过任何抱怨。这个朴实的共产党员,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如既往的冲锋在前……
    交通检疫,党员把守疫情输入第一关
    在整个抗击疫情的工作中,高速路出入口的交通检疫点也被称为疫情输入防控第一关。把好这一关口可以有效防止疫情通过交通工具和人员流动而扩散和蔓延,因此责任重大。广安区疾控中心的共产党员唐顺义、胡小琴日日巡查在辖区内五个高速路出入口交通检疫点的第一线。他们要在现场指导体温测量人员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如何将排查人员的信息登记做到详细规范。还要现场指导消杀人员如何给车辆消毒;与交警、交通等部门一道排查到从武汉及其周边回广安无发热咳嗽症状的人员,劝导其居家观察14天;排查到有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还要及时通知医疗机构按照发热病例处置;劝返重庆、湖北来广的车辆等等。连日来,在寒风细雨中,虽然声音早已嘶哑,但这两名共产党员裹紧衣服,依然风雨无阻地坚守在第一线,把好疫情防控的第一关。
    隔离观察,党员只隔离病毒不隔爱
    坚守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党员也是疫情防控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在观察点设立初期,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中心首先派出了有着丰富经验的梁思全等共产党员。从流程设计、物资配备,到接收入院、测量体温、信息登记,再到消杀工作、心理引导等都一一为集中医学观察点的其他同事做示范,手把手带他们开展工作。
    如果遇到密切接触者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需要在夜间转诊,那就意味着工作将通宵达旦。每转诊一位患者,他们就要全副武装穿戴好防护服,协助医护人员将患者小心地转移到车辆上。这还不算结束,送走患者后,还得对患者所有居住、生活、接触过的地方和物品通通认真仔细的消毒一遍。往往一个流程下来,东方早已泛起了鱼肚白。由于时间长,加之思想压力大,隔离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很容易出现心理疾患。不但要为他们送上一日三餐,每日消毒房间和周边环境。有时还要为他们做好心理引导,避免因为被隔离太久产生抗拒情绪。
    后勤保障,党员坚守疫情防控一线后勤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充分反映了后勤保障工作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疫”中,有一名在部队立过二等功的复退军人,共产党员李国平充分发挥不怕苦、不怕累、顽强奋战的军人作风。处处发挥着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任劳任怨。
    由于疫情的迅速蔓延,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杀物品均成了各地的管控物资,极其不易购买。他利用平时所积累的人脉关系,通过多种渠道购买或争取到部分物资。虽不能充分保障,但基本满足了当前的需要。他不但要四处想办法购买物资,多种渠道争取到急缺物资后,还要将应急物资入库、分发。电脑、打印机出现故障,也会叫到他。几乎所有的后勤保障事项都有他的份。每天,只见他的身影在疾控大楼雷霆闪电般四处穿行,没有一丝的空闲。成为广安区疾控卫士抗击疫情的有力后盾。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这场抗击疫情的战争中,广安区疾控中心党支部建立起的战斗堡垒巍然矗立。同样坚守的还有张海玲、向红星、刘兵等共产党员,他们一个刚回到山东老家、一个刚回到湖南老家,一个刚到陕西老家准备陪着亲人过一个久违的团圆年。但在除夕夜收到《请战倡议书》后,他们都立刻改签了机票或连夜开车返程,第一时间回到了岗位,与同志们风雨同舟,朝乾夕惕。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深植到每名党员的心中。从除夕夜到元宵节,从冬日到春天,区疾控中心的全体共产党员舍弃自己的小家。在党旗的引领下,勇担疫情防控使命,逆风而行,勇做疫情防控的排头兵,坚守岗位最前沿,竭尽全力构筑群众健康的保护屏障。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同舟共济,奋力打好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